作為手機行業里的特殊存在對象黑莓手機,其以獨特的全鍵盤設計、極高的安全性深受用戶們歡迎。黑莓其實是一家加拿大公司,曾經市值一度達到860億美金,成為加拿大市值最高的企業。由于2001年的美國911事件,更是讓黑莓手機名聲大震,之后很多國家政要都開始使用黑莓手機;在2006年時,黑莓手機在美國手機市場的占有率一度達到46%,可謂是上至美國總統、下至貧民百姓都以使用黑莓手機為榮。
但2007年,喬布斯發布了蘋果第一款iPhone手機。從此,蘋果、安卓開始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王者,而黑莓逐漸淪為小眾品牌,黑莓市值也從2008年的頂峰到至今暴跌90%,幸運的是黑莓因為有獨立的手機操作系統,其市場份額得以次于iOS、Android、WP,是行業第四名。到了2016年,黑莓發布最后一款手機,自此將不再生產手機,則把手機業務交給了中國的TCL開發,當然除印尼等市場還是自己在做,只不過銷量不足以撼動目前的智能手機格局。
話說黑莓手機之所以出現現在大家看到的現象,筆者覺得主要因為面臨來自蘋果iPhone、安卓廠商的壓力。2016年黑莓巨虧12億美金,在剝離手機業務之后虧損收窄;2016年第四季度,黑莓逐漸實現盈利,但都是在軟件服務上。根據數據顯示,黑莓的軟件服務已經占據總體收入80%,換言之手機成為一個小業務。
前不久,黑莓宣布與高通達成協議。眾所周知,黑莓手機在2010年到2015年之間向高通支付了9.4億美金的專利費,且黑莓已經繳納;如今黑莓與高通的專利談妥了,高通把之前收取黑莓的9.4億美金返還過來,這對于日薄西山的黑莓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同時,加上2013年黑莓找到了一個名叫程守宗的華人做CEO,聘請程守宗的條件是8800萬美金的現金加股票,程守宗接管黑莓之后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助力黑莓公司轉型:從硬件轉型到軟件服務業上來,側重方向為網絡安全、無人車、車載雷達等系統。
在車載雷達系統上,黑莓已經取得重大營收。譬如,黑莓推出的雷達監測盒子,可以幫助司機看到貨車內的溫度、適度、貨物的位置等,通過物聯網技術提高貨車的使用效率。
所以,2017年黑莓對其軟件以及服務的目標收入敢于定在6.57億美金,不無道理。另外,黑莓還有一個3500家企業級公司的訂單,若這些服務業務做的好,足夠保證黑莓的營收快速增長。
除了軟件業務,黑莓的手機業務盡管交給了TCL接盤,但也會有一部分收入,其中重點是授權費。據估計,被TCL接手后能出貨百萬臺,進一步來講即是上千萬美金的利潤,不得不說是讓黑莓甩掉了虧損的包袱,實現了利潤。聊到這里,筆者認為這就像當年IBM轉型,砍掉硬件收入,在軟件和服務業大展身手。當然,黑莓在印尼等地區的手機業務,千萬級別的出貨量不再話下,能有個幾千萬營收。
總之,營收雖小都為利潤。正所謂“蚊子再小也是肉”,取得盈利對于黑莓來說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轉型中的即便輕裝上陣,徹底拋棄了不賺錢業務;全力押注軟件、安全等服務領域、利潤有所增加,但相對一個從硬件廠商轉型而來的黑莓,未來挑戰依舊很大的。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貴州熱線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