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恒福茶文化博物館(新館),隸屬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家私人茶具類專題博物館。為了進一步豐富展藏的內容,恒福茶文化博物館歷經為時半年的升級,現已從原來的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76號富力盈隆廣場23樓,遷至廣州市天河區金穗路719號中海觀園國際三樓,以更新、更大、更全的狀態面向公眾。
相較于舊館,新館對導覽路線進行了更新,展藏也得到了進一步充實,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顯著提高。
恒福茶文化博物館(新館)將以全新的狀態展示于眾
走進博物館,“茶香”撲鼻而來。記載了茶文化歷史的書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融合了古代和現代藝術結晶的東道汝窯……盡顯茶文化的古色古香、底蘊豐厚和悠久歷史。
升級之后,恒福茶文化博物館的展藏主要分為兩大板塊:首先是一進門的左側,展藏了東道歷代的經典汝窯產品,讓參觀者在第一時間內便可以感受到汝窯瓷器的熏陶;其次是右側,展藏了頗具代表性的古典字畫茶具。兩個部分,古代字畫茶具和東道燒制的經典汝窯茶器相交輝映,讓古今茶具設計者的匠心充分展現,古今茶具在工藝設計上分殊有別,但其中蘊含的審美情趣又一以貫之,令人為之贊嘆,讓觀者飽覽飲茶歷史的演變過程的同時,還能真切感受到茶具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進門便可以看到東道歷代的經典汝窯套組展藏于一側
古典字畫茶具
古典字畫茶具板塊展示了徐結根先生多年來的悉心收藏及參與全球各大拍賣所獲得的珍品,其范圍涵蓋了中國古代陶瓷作品、海外茶壺、茶具藏品以及與茶相關的古典字畫。
展藏的古董瓷器一覽
從隋唐五代到明清晚期,來自各個朝代的瓷器端坐在陳列柜中,無聲地敘述著它們經歷的故事。這些在陶瓷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完好的收藏在恒福茶文化博物館中,以待廣大茶文化愛好者品鑒。
來自于各個朝代的古董瓷器,靜靜地敘述著它們經歷的故事
除了瓷器,恒福茶文化博物館還收藏了另一大類的茶具——紫砂器具。作為中國茶史上里程碑般的存在,紫砂器具以其茶香濃郁持久、保溫時間長、透氣性好、提攜撫握不易燙手的特點俘獲了無數愛茶人士的芳心。只要談到茶具,就少不了紫砂。因此恒福茶文化博物館也同樣用一個專門的區域展示了古今具有代表性的紫砂茶具。
而在眾多與茶相關的古典字畫中,關山月大師作品《紅梅》、豐子愷大師作品《檀板新聲》、星云大師作品《茶禪一味》等享有盛名,為飲茶人士稱道。作為中華茶文化的代表性作品,這些古典字畫深深浸潤著茶文化的獨特內涵,清晰地勾勒出飲茶之趣、飲茶之妙,彰顯了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獨特價值。
星云大師作品《茶禪一味》
東道汝窯系列
另一大板塊展示著東道歷代的經典汝窯產品。
東道汝窯以傳統北宋汝窯的美學思想為基礎,運用現代制瓷工藝,突破重重工藝難關,實現了東道汝窯的藝術價值和實用性完美統一,從而呈現出現代汝窯獨具創新的極致品味。
東道汝窯展品長廊
東道旗下優秀的陶瓷工藝師以北宋汝窯為創作范本,揮灑自如、達到了復古和創新絕佳平衡,融入現代風尚,打造煥然新生,東道汝窯由此而生。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此次恒福茶文化博物館全面升級,有助于廣大茶文化愛好者更好地重溫人類飲茶和使用茶具的歷史,從了解茶史中追溯飲茶器具的來龍去脈,為探索新時代的“茶生活”提供有益的啟迪。
恒福茶文化博物館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穗路719號中海觀園國際三樓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葉紫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