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手機外觀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屏幕往100%屏占比的全面屏進化,后蓋幾乎全部使用了玻璃材質,玻璃后蓋的邊框形狀也多是3D曲面,在這種情況下,后蓋能展現各家手機廠商特色的就是顏色或者說不同光效下展現的紋理了。
小米剛剛推出的旗艦手機小米9 Pro推出了新的配色,小米稱之為夢幻配色—夢之白,當有光線照過時,后蓋便會呈現出彩虹般的色彩;Redmi剛剛推出的旗艦手機Redmi K20Pro 尊享版帶來了冰川藍,后蓋的顏色層次更加豐富;華為的最新旗艦mate 30也帶來了源自天幕繁星的星河銀,似日光下熱帶雨林的翡冷翠,優雅與神秘結合的羅蘭紫,深邃黑暗中的亮黑色,這四種顏色甚至能讓你洞見未來;iQOO Pro也帶來了看不出什么太大區別的勒芒藍和幻影藍;蘋果依舊不喜歡花里胡哨的東西,但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依舊帶來了全新的配色—綠的不那么明顯的暗夜綠。
無論是名字顯得花里胡哨的夢之白、冰川藍、星河銀、翡冷翠、羅蘭紫、勒芒藍、幻影藍、暗夜綠,還是名字不那么花里胡哨但顯得格格不入的亮黑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不同的光照下能顯現不同的光影(炫彩)效果,那么這種炫彩的效果是如何實現的呢?為什么在不同的光照下能呈現不同的效果呢?(玻璃的成型工藝可參考文章硬核科普—手機玻璃后蓋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玻璃是透明的,而不同的光照下能呈現不同的效果的原理肯定是光線的折射、反射和衍射,既然需要折射、反射和衍射那么就一定需要高低不同的平面或者棱角溝壑,我們手機玻璃后蓋厚度在1mm左右,而玻璃是硬度是很高的,我們幾乎不可能在玻璃上面雕刻出高低不同的平面和棱角溝壑并且使其呈現一定的規則形狀。所以其實炫彩玻璃后蓋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玻璃后蓋的內側粘貼了一層炫彩膜片,光照射到膜片上經過折射、反射和衍射透過玻璃進入人眼,人眼就能看到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光影效果,顏色和光影效果取決于膜片。
炫彩膜片的制作
炫彩膜片之所以能在光照下呈現不同的顏色,就在于膜片上面有一些特定紋理,這些紋理高低不一(大概在3-6um),所以光照后會出現折射、反射和衍射。我們可以簡單的把蝕刻的過程理解為打印的原理,通過專業的“打印機”將提前設計好的圖案“打印”到膜片上,搭配不同的光學鍍膜就可以產生不同顏色過渡。Redmi K20這種冰川藍和火焰紅這種顏色漸變就是提前設計的圖案的形狀,圖案設計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術,因為得考慮光照之后的效果。
蝕刻過程
Redmi K20這種冰川藍和火焰紅這種顏色漸變就是提前設計的圖案的形狀,圖案設計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術,因為得考慮光照之后的效果,所以這種工程師的工資一般非常非常很高。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了解手機玻璃后蓋的炫彩效果是如何形成的,有任何問題大家都可以留言評論,云海說科技希望把在我們身邊的科技說給大家。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IT在線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