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技綜合報道 記者 張之穎】3月9日至10日,“因聚而生——ΣCO-Partner,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2017”在湖南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召開,匯集“業界專家+客戶+伙伴”多方視角,暢談智慧城市生態發展模式。會上華為攜手伙伴發布九大聯合解決方案,四家智慧城市領域優秀企業簽約加入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
中國區華為的政企市場正快速增長,2016年同比增長40%以上,前六年的復合增長超過35%。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表示,華為必須面對新型數字化轉型市場以帶來新的機遇。當然,這也存在挑戰,華為如何把空間做得更大,這必須從產業緯度做深和做寬,所以需要來打造產業生態。
這就是為什么在大會中,華為不斷強調向數字化轉型,把“智慧城市生態發展”的概念放在關鍵的位置。關于生態,蔡英華從四個方面架構出重點,包括:商業聯盟、產業聯盟、開源社區、和開發者。商業聯盟包括了傳統的伙伴、新商業模式下的伙伴;產業聯盟,則為中國區的政企市場;開源社區符合互聯網思維,是協同和創新的極度耦合,值得被關注;而開發者是數字化轉型的最后一公里,能夠激活創新。這四者組成了生態圈打造的四個支柱,造就數字化轉型的生態。
華為在智慧城市的戰略定位,聚焦在智慧城市所涉及的ICT的基礎設施平臺,然后通過像SDK或者API的方式,通過開放ICT基礎設施平臺的能力聚合合作伙伴,共同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不斷進化的智慧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看到智慧城市領域,包含的業務應用非常廣泛豐富,客戶的需求也非常多樣化,”蔡英華說,“以傳統對系統的劃分方式可以看到,智慧城市領域的不同層面,對參與公司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樣,比如對于SaaS應用開發商會要求快速、靈活、低成本;底層的IaaS會要求高性能、穩定、安全等,所以我們認為只有豐富的生態,才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
華為以生態理念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期盼帶動未來商機。身為華為生態圈合作伙伴之一,太極計算機副總裁許詩軍表示,“大家在談云也好,談智慧城市也好,現在想做成一件事情,我們發現已經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包打天下,把所有事情做完。在這里面,必然要發生關系和合作。如果不這樣做,或如果有企業不具備開放合作的文化、沒有對彼此價值的深刻認識,很難在這個圈子和市場中生存下去。”他說,“其實我覺得可以進一步說,不聚則亡。后面的詞聽起來很殘酷,但是很真實的。”
從華為渠道發展進程來看,從以前華為公司不斷地挖掘新渠道、招募新渠道,華為今天已經有近6000家產單合作伙伴。華為稱今后不再擴大渠道數量,而希望在現在的存量渠道里面做深度挖掘,真正把各家合作伙伴的價值提煉出來,讓他們在生態環境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共生存共發展。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說,“我們提出以生態理念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去年推出之后受到廣大客戶和合作伙伴熱烈的反響,在市場上的進展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2016年,華為參與了國內40多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60多個城市簽訂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在長沙的展會現場,有5個城市與華為簽訂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
華為生態通過開放ICT能力聚合合作伙伴,2016年與生態圈的合作伙伴在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方面,總共推出了15個聯合解決方案。在智慧城市論壇上,華為和生態圈合作伙伴聯合發布9個聯合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物聯網技術在內的城市與服務管理系統。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99分類信息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