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著名推特博主,兼職企業(yè)家伊隆·馬斯克,有一個非常廣為人知的愛好。
咳咳,并不是在推特上成為宅男偶像,而是...開公司。
每當馬斯克開啟腦洞,想要解決某些問題的時候,與解決方案一同誕生的,往往是一家公司。
我要讓所有人都體驗到上天的感覺,我要去火星,于是,就有了 SpaceX。
上班堵車痛不欲生?妥,開家公司挖隧道,解決上班問題。于是,就有了專職挖洞的Boring Company,還能順便賣賣糖果、噴火器。
還有SolarCity、OpenAI都是如此。
上面的這些公司,稍有關注馬斯克的機友,都能認出來。
但馬斯克,其實還有一家隱藏多年的神秘公司,它叫做 Neuralink。
它除了偶爾在公司名單里露一下臉,平時一聲不吱,就連官網,也是簡陋到令人發(fā)指。
但從官網給出的信息,機哥知道,Neuralink在開發(fā)一種超高帶寬的腦機接口,來連接人和電腦。
腦機接口,到底是什么東西?
這,其實是一種聽起來非常科幻的應用,我們可以就從字面意思上理解:
把大腦,和機器,連接起來,在物理意義上,開腦洞。
將人或動物的大腦,和外部設備之間創(chuàng)建直接的連接通路,接受,輸出或者交換信息。
通過這種連接,可以直接用大腦來控制機器;甚至是用機器,來補足或者增強大腦功能的效果。
它的終極形態(tài),可能就是科幻電影《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里那種,腦后插管,人機合一的場景。
馬斯克的Neuralink,具體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誰都不知道,因為,“下個月”還沒到。
去年底,在引起“飛葉子”風波的那次電臺節(jié)目里,馬斯克曾經預告:
相信在下個月,我們 Neuralink 會有非常有趣的成果發(fā)表。
機哥從那一天就開始等著,那個有趣的成果(咕咕...)
直到今天中午,那個“下個月”終于到來。
Neuralink舉辦了媒體發(fā)布會,公開他們這兩年來,秘密研發(fā)出來的成果:
真·腦機接口
這是一種侵入式的腦機接口,用人話來說,就是把電極,用外科手術的方式,植入到大腦的淺層部分——灰質。
在我們的大腦進行活動的時候,比如說,控制手拿起杯子,相應腦區(qū)的神經元,會發(fā)生微弱的電位變化。
那些被植入的細小的電極,可以感應到這種變化。然后,通過傳感器,判別出大腦正在“干什么”。
以往的前輩們,用的都是這一套原理,然而,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精度太低了...
為了盡可能多地植入電極,提高分辨率,Neuralink 使用了僅有4微米粗細的鉑金傳感器,比頭發(fā)還要細。
這些電極微絲,被套在一條螺旋形的導絲上,導絲接觸到大腦對應的位置之后,就可以抽出導絲,只留下套在上面的電極。
這個原理,就像是縫紉機一樣,全程通過機器人自動操作,每秒可以注入6根。
在一個陣列中,可以容下3072條電極,精度杠杠的,而且,由于是細絲狀的柔性連接,也不會擔心運動時會損傷大腦,造成炎癥。
整個植入的流程,完全自動化,根據馬斯克本人的描述,就和近視激光手術一樣簡單。
這些貼在腦袋上的傳感器,可以連接到貼在耳后的一個小盒子上面,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反饋到電腦或者其他設備上
通過腦機接口,可以實現(xiàn)各種騷操作,機哥舉幾個栗子。
在不同行為模式下,傳感器接受到的電位信號會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節(jié)點,有特定的峰值,通過處理器轉化之后,就能輸出成動作信號。
比如說,可以移動鼠標、點擊和拖動。
要干什么,只要想一下“點那里”,就完事了。
甚至,可以通過反向的信號輸入,刺激大腦的視覺中樞,為失去視覺的患者,提供虛擬視力。
還能,刺激觸覺中樞,還能還原虛擬的觸覺。
甚至,還可以和你的iPhone app聯(lián)動,用大腦控制手機。
腦機接口,就是那么神奇,這也正是各種科幻電影里預想的未來。
Neuralink的這一套小設備,對于腦機接口這個領域來說,或許是一次飛躍性的進步。
并不是說它有多先進,而是它將這一整套及其復雜的系統(tǒng),產品化,還能有簡易自動化的植入流程。
它為腦機接口,提供了一個簡單易得的開發(fā)平臺,接下來它能多給力,那就得看開發(fā)者們了。
Neuralink的接口設備,正在進行FDA的審核流程,并在明年開始臨床試驗。
接下來會怎么樣?馬斯克說,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達到人類和AI的“共生(Symbios)”,就像《超體》里面的超級人類一樣。
至少,Neuralink已經跨出了第一步,下一步會去哪?機哥很期待。
本文為企業(yè)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聯(lián)想x1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fā)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fā)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fā)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