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沒有在網上購買手機的習慣;曾幾何時,我們不需要搶購也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手機;曾幾何時,饑餓營銷不會出現在科技領域。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手機界就刮起了饑餓營銷的風潮,不管是老牌廠商還是新晉成員,似乎不玩預約搶購的手機就沒有關注度也沒有銷量。
不得不承認,小米將高端手機拉到了2000元價位,讓性價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了廠商追逐的唯一焦點。伴隨著手機的高配低價,饑餓營銷也隨之出現,不用相信小米混淆視聽產能不足的借口,小米因為高配低價導致手機設計平庸,沒有生產難度,所以產能不足只是借口,饑餓營銷加價購買才是小米的目的所在。
為什么諸如小米、魅族、榮耀、360、樂視等互聯網手機都熱衷于饑餓營銷呢?首先饑餓營銷限量購買會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讓我們誤以為手機很好很受歡迎,導致很多人跟風加入搶購行列,加上黃牛的助力,使得互聯網手機市場展現虛假繁榮的假象,如此循環,手機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大。舉個例子,當時小米3和中興極客U988S幾乎同期發布,小米3采用饑餓營銷關注度極高,購買的人應接不暇;而中興U988S敞開購買卻銷售慘淡無人問津。
其次,饑餓營銷所帶來的手機溢價也是廠商在低價模式下獲取利潤的一個途徑。廠商可以在線上發布一款幾乎接近成本價的手機,以超高性價比吸引我們的眼球,再假借才能不足限量購買,并偷偷加價出貨給線上或線下的店鋪,而自己也可以在自己的官方店里采取套餐方式銷售。不知你是否記得當年紅米以799的價格在線上發布,但是絕對想不到這款手機可以在線下和淘寶炒到1500元。是的,有時候跟風的力量就是這么強大。廠商大玩饑餓營銷,賺取了眼球又獲得了利潤,皆大歡喜。魅族現在就是這么玩兒的,魅藍系列官方實體店平均加價300元。
最后,饑餓營銷所帶來的黃牛文化也一定程度上讓廠商規避了庫存積壓問題,手機已經出貨給了黃牛,就算手機熱潮褪去,廠商也不需要降價跳水,忍痛清倉。可以說,饑餓營銷幫助了小米等一些新生品牌迅速上位,在國內市場占得一席之地。
但是,成也風云,敗也風云。饑餓營銷將小米推上了國產第一無比光榮的成績,也將小米套上了摘不去的屌絲帽子。隨著廠商們開始追求利潤的良性循環,開放購買漸漸成為了常態,不知道在2016年,被玩壞了的饑餓營銷還有沒有一席之地?
大家覺得目前哪些國產手機品牌正在搞饑渴營銷?歡迎投票交流。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一鍵鎖屏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